Monday, December 28, 2015

首爾初印象


也不是沒有去過韓國,可,前幾次都是跟團;自助,倒是第一次,多了些感觸也不奇怪。

幾乎是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準備就去了。導覽書,不想買;不知怎麼著市售寫首爾的工具書,編排都很不對我的眼緣,而且一堆都是部落格寫寫即編的,看著看著覺得很沒購買價值,心想約略的地區、餐廳的名子甚麼的記一記,當場再用GOOGLE MAP找找就好了。起先,也是很焦慮,OO人人ㄈㄈ所組成的字根本啥都看不懂,尋找跟溝通時到底有沒有問題??可正也因為“反正也看不懂”這點,更懶得找啥資料。

OO人人ㄈㄈ到了當地當然還是看不懂,只是,不得不感嘆,近年來中國大陸開放自由行,對各國的觀光經濟都有相對的提升助益,是以「中文」也變成強勢語文,不管是地鐵站或者著名觀光景點,除了韓文與英文之外,還見得著中文(這時也用不著管是簡體還是繁體了),加之地鐵站都有編數字號,雙重輔助下,辨識東西南北,方向對不對的困難度,當場降低了許多。

語言溝通上的感覺,更為深刻。韓文,當然是不會說,可沒想到英文也說不到幾句,印象當中說得最久的只有在住宿的Hostel跟Coffee Lab,其餘的還沒講到兩句就發現對方會說中文,然後直接就用中文點菜及買東西了。拜中國觀光客強勢經濟所賜,首爾多半的餐廳、服飾、美妝店...等,都有請會說中文的店員;就算沒有請會說中文的店員好了,也會用智慧型手機直接翻譯成中文拿給你/妳看;連路邊問路,十有八九也是中國人(來此打工的好多啊),而且每個都是買賣不成仁義在,即使沒買東西,跟他們探尋某某餐廳的地點,都很親切的回答妳/你。

基本生活機能都無礙後,剩餘的也就都沒啥問題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還有天氣。原先,以為緯度高於關西與關東的首爾,會很冷;實際上,則是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以體感溫度來說,同樣是12月底的季節,在首爾,我反而不覺得像在前幾年於京都或者東京那般冷,可是就實際上的溫度來看,溫度還是有負1、2度,甚至-5、-7都有,大概是濕度以及地形地勢不同的關係。有意思的是,溫度相對的比日本來得低,但是地鐵車廂內的暖氣,卻沒有向日本電車放的那般強;是以在車廂內穿著外套,我都還覺得很舒適,不會因為過暖的暖氣而汗流浹背,這點讓我頗為喜歡。

走在街頭,韓國人的人形樣貌,看久了,真如同朋友所說的,帥的美的都去當明星了。也不是說路上的人不美不帥,只是韓國人的五官臉型,長得還真一樣,高額頭、丹鳳眼、五官很平板(立體的都去當明星了),加上女生的打扮都差不多,長直髮、粗平眉、細唇加上咬唇妝,再配上差不多的oversize長大衣,遠遠看起來,都。一。樣;就連聖誕節前後,頭飾也都戴一樣的(最無趣的是戴的都是大陸流行的那一根小草),完全沒有甚麼個人性格特色:要是看到比較鮮明的臉孔的,那肯定不是韓國人。我和朋友還整個納悶,怎麼路上都看不到韓劇裡那些誇張服飾與打扮,說真的,還小失望了一下。

是以台日韓三國相較。更能領略日本人稱讚台灣女生漂亮不是恭維,而是事實。以素淨臉孔來看,台灣女生形形色色的樣貌,比較多變,單眼皮、雙眼皮、內雙、瓜子臉、鵝蛋臉、圓臉、薄唇、厚唇、五官深邃、普通的...都有,平凡素淨下,看起來都不會是只有一個樣貌;日本女生呢!則是靠服裝造型打扮取勝,而這打扮每個人都很有自己的見解,非常會突顯自己的優點,是以路上看起來也很多變,不會路上的人都一個樣子;韓國女生呢!不管是素顏或者有打扮,近看遠看,都是一個樣子,看久了,也就更沒有感覺了。

我還蠻能體會朋友從首爾歸來對偏好韓式打扮的台灣女孩兒語重心長寫的:「我知道妳們很愛跟著她們打扮,雪白粉底鮮紅胭脂粗眼線頂著絨帽好像不愛笑,年輕的妳們從台灣的電視上從網路上見到她們,近乎仰慕的學著要很像首爾街頭的她們,但我得說,照片跟電視跟網路是看不出真實的她們的....」她寫的是內在與內化的部分,我比較俗氣,就單指妝容來說。對於現在十幾二十歲的小女生們跟著韓式妝容打扮的樣子,我真也覺得實在不要太仿效,除了仿效看起來大家都一樣的妝容沒啥意思之外,還有就是有些仿效,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只是徒增俗艷

韓妝,真要仿效,說來並不容易。一則,我不得不說,韓國女生或許樣子都長得一樣,但,每個人的皮膚真的都是好得不得了,水嫩與白皙,這多半,還是自然的,不是靠氣墊粉餅就可以拍出來的;要探究原因,氣候,飲食,水質,空氣潔淨度.....這些都會影響。台灣的氣候就是濕熱,太陽又熾熱,因此,再怎麼防曬再怎麼美白,天生的膚色我們就是無法像緯度比較高的韓國人(大陸東北人也多半是)那樣的白皙,也於是,要用自然色的氣墊粉餅,有些女孩兒可能覺得不夠白,可要是用亮白的,一拍上去則會變成太白;加上韓國近年來很流行鮮艷、顯色的口紅;過白的臉孔加上沒搞清楚狀況,塗不好的鮮艷口紅,加起來就會等於:唱平劇(我在公車上就被好幾個高中女生嚇過)

二則,彩妝品,光是口紅這件事我自己在首爾的街頭就已經研究半天,覺得要仿效還真不是太容易。咬唇妝從14年的下半年就開始盛行,我一直沒特別注意,可是可能從15年開始,韓系品牌的彩妝大舉進入,不得不說也挑起我的好奇心的在藥妝店裡試用,可怎麼用都覺得顏色實在太搶眼,用不好,有點恐怖。首爾街頭研究半天,咬唇妝,不塗滿的端倪當然看得出來,但怎麼樣都覺得人家點出來就是恰到好處,我們點出來則像口紅沒塗好掉色似的;後定睛一看,只能說,韓國人薄加上不太立體的唇型的比例還是比台灣人要多得多太多,薄唇輕點,很容易就搞出林黛玉吐血狀,可要是唇形比較立體點,可就必須要花費一點技巧處理。更別提十來歲的高中大學生那種要學也不好好學,硬是塗滿整唇搞得四不像的。

最後一感則是,首爾還真是沒有什麼特別好玩的。講文化、景點?那些甚麼宮甚麼宮的,並沒有特別吸引我的關注。講藝術、展覽?!或許有,可是,對初來乍到的人來說,這也不是首次就該參與了解的部分。遂,在首爾玩耍的我,除了吃東西、買東西外就沒啥有特別再大探索的慾望了。不過,這,也沒啥不好,畢竟從吃吃喝喝買買逛逛當中,也不失為了解他國文化、發展之方法。

No comments: